调查称微博被认为是2010年最值得尊重的媒体

阅读 1362  ·  发布日期 2010-11-24 09:02:12  ·  伊索科技
的哥也赞叹:“您说有了微博这东西,是不是啥都能知道了。”在今年记者节期间,南方报业传媒集团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、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新闻媒体,联合开展了涉及全国22个省(市、自治区)46个城市的120多家媒体的调查,其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微博被认为是2010年最值得尊重的媒体。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是新闻从业人员,样本比较单一,这个结果能代表多大的公众认可度还很难说,但尽管如此,仍能看出微博在短短一年之间对社会的渗透程度,大量媒体人成为微博用户,被微博影响,这导致在他们所服务媒体上微博内容的提及率极高,进而也影响到媒体受众。记得上海11·15火灾那天,我正搭乘出租车,收音机上央广报道此则新闻,干脆直接大量引用新浪微博上网友发布的现场目击报道,连的哥也赞叹:“您说有了微博这东西,是不是啥都能知道了。”

  观察家和研究者已经为微博定义了很多深刻的积极意义,比如传播微言大义、促成公民记者、围观改变社会等,围观是不是能改变社会自然尚需时间检验,但对我个人来说,微博确实对以前的很多习惯造成了改变。

  最直接的改变是在互联网上沉迷的时间大幅增多。十多年以前,作为国内较早的互联网用户,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高度沉迷于互联网生活,但随着网络的普及、用户的纷杂以及商业因素的增多,这导致互联网带给生活的困扰逐渐抵消其能带来的福利,于是下意识地减少了在网上滞留的时间,直到微博的出现,我又重新回到一边刷新微博页面,一边焦虑地计算剩余写作时间的尴尬处境。在国内,虽然大家公认微博是一种新媒体,但说穿了,它本质上仍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络,既然是社交,就有所谓社交的大部分固有缺点,有虚假与虚华、虚荣与虚伪——这些缺点甚至可能被微博放大,比如,因为在微博里粉丝数是衡量一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标准,所以在淘宝上就有大量专门买卖粉丝的交易存在。

  微博似乎使编辑记者们的工作变得更简单了。现在报纸杂志上有大量的微博内容,从专门的微博语录专栏,到新闻报道后面的微博点评,现在,记者要找观点、找采访对象、找新闻线索、找新闻素材,直接上微博都可以解决。这些当然大大减轻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难度,但长远来说,却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
  在中国,人们对微博的最高期待是“围观改变社会”,希望借微博凝聚的公众关注度推动社会的进步,这是个很好的愿景,但以我对微博的体验来看,所谓围观性参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社会很值得怀疑,一般来说,人们往往只是通过微博宣泄愤怒或者同情等情绪,然后转身回去继续生活,这世界是否就会因此而改变?
海南网站建设|海南网站制作|海南网页制作|海南网站设计